摘要:夾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孩子們,留不下也回不去?

>今年7月,一名來自江西的12歲“雙非”男童被遺棄在香港廣華醫院,引發網絡輿論關注。

隨后,男童母親在入境香港時被捕,被控“殘酷對待兒童罪”。9月,香港法院判決其母親入獄4個月,緩刑3年執行,如若未來3年內她沒再犯罪則毋須真正入獄。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圖源網絡

這起事件,再次引起香港與內地網民對“雙非”兒童群體的關注。“雙非”兒童,就是指在香港出生,擁有香港居留權,但是父母都沒有香港戶籍的孩子。

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雙非”兒童呢?“雙非”兒童的問題對于香港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

01

莊豐源案開啟赴港生子熱潮

追溯“雙非”兒童的開端,就不得不提“莊豐源案”。

?

1997年,一對內地父母持雙程證(往來港澳通行證)來香港探親,并在此期間誕下兒子——莊豐源。

因為父母沒有居留權,他們只能把剛出生的莊豐源交給擁有香港居留權的在港祖父照顧,然后返回內地。從此,莊豐源就一直留在了香港。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與香港隔海相對的汕尾,圖源網絡

根據香港當時的《入境條例》,在香港出生的公民若要成為永久性居民,那么其出生時或以后任何時間,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必須在香港定居或已享有香港居留權。

據此,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于1999年4月發信提醒莊豐源的祖父,指莊豐源沒有居港權將被遣返。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圖源網絡

莊豐源祖父不滿,于是代表莊豐源入稟香港高等法院提出訴訟。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裁定莊豐源一方勝訴,指《入境條例》相關條文違反《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

香港政府不服判決,上訴至香港終審法院,2001年7月20日終審法院五位法官一致維持原判。

自此,該案確立父母雙方若是皆無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內地居民,其在香港所生子女仍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于是,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的熱潮就此打開。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香港出生率比例,圖源網絡

自2001年之后,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的數量呈直線上升的態勢。

尤其是2003年香港自由行落地,在港出生的“雙非”兒童越來越多,數量幾乎每年都翻一倍2003年2070人,2004年4102人,2005年9273人,而2006年僅上半年就突破了萬人大關。

02

赴港生子為避政策和拿身份

“雙非”兒童數量大漲,那么當時為什么有如此多內地家庭選擇赴港生子呢?

一方面,當年內地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因此,當年很多內地家庭為了逃避交納生二胎的罰款費用,選擇赴港生子。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很多人亦瞄準了香港身份背后的福利,考慮到子女未來發展而赴港生子。

擁有香港身份,意味著能夠享受香港完善的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同時,因為香港護照的免簽優勢,未來出國也會更加方便。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圖源網絡

根據一位知乎博主的采訪,有“雙非”兒童的媽媽曾分享道,她在2011年時意外懷了二胎,如果想留住這個“計劃之外”的孩子,需要繳納一筆高達20萬的社會撫養費。

在朋友的提議下,這位媽媽選擇到香港生子,“不僅撫養費不用交,還能拿到香港身份,方便以后出國留學”。

?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圖源網絡

還有“雙非”兒童的父母奔著香港成本低、質量高的教育資源而去。有“雙非”兒童父母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孩子在深圳讀書,無論是買好的學區房還是上好的私立學校,成本都很高。

而香港公立學校一般免收學費,一年只要交約四五千港元的書本費,且香港政府對于低收入家庭還有補助。另外,由于當時香港的經濟水平較高,他們認為香港的教育資源也比深圳好。

03

赴港生子潮引發激烈爭議

對于內地父母來說,赴港生子似乎好處多多。但在香港,赴港生子潮卻引發了激烈爭議,皆因這對香港社會帶來巨大壓力。

首先,當年內地孕婦的大量涌入擠占了香港醫療資源,令到本地孕婦的利益受到影響。

?

根據港媒報道,當年“產床告急”“醫生護士忙不過來叫苦”的情況經常發生,不少香港本地人無法享受公立醫院的服務,只能轉向收費高昂的私立醫院。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香港孕婦抗議,圖源網絡

2006年11月,一連兩個休息日,約30名香港孕婦上街游行,抗議本地公立產房床位不夠,“有仔難生”。

十幾位大肚子的孕婦在醫管局門口打出“爭取本地孕婦權益行動”的口號,在香港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香港孕婦抗議,圖源水印

另外,部分內地孕婦的“走數”行為亦備受指責。據香港審計署公布的報告,2005至2006年底,醫管局醫療欠款高達1.3億港元,其中半數以上來自非本地居民,當中有七成來自內地來港產子的孕婦。這個欠款數目幾乎比2002年翻了三倍。

為了解決相關問題,2007年香港開始限制懷孕7個月以上、且無法證明已在香港醫院獲得預約安排的內地孕婦入境。

這一措施,有助于醫院預留足夠名額給本地孕婦,確保比內地孕婦享有優先預約權。且內地孕婦預約香港醫院時,必須事先繳納全部醫療費用,才能獲得醫院發出的預約確認書。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反對“雙非”孕婦來港產子運動,圖源網絡

醫療資源擠兌問題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有關“雙非”兒童的教育問題和社會福利問題仍是大難題。

據港特區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2年11月,“雙非”兒童數量超20萬,香港每年為“雙非”兒童提供的學費資助達過億港元。

香港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示:“我們的統計處做調查,有一半內地的寶寶以后可能回香港上幼兒園、小學等等。我們一算,發現香港每一所幼兒園都必須增容30%,才可以滿足這個需要,這是不可能做到的?!?/p>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家長在學校外排隊申請,圖源網絡

2012年香港一家報紙刊登了頭版廣告,上面赫然寫道:“你愿意香港每18分鐘花100萬港幣養育雙非兒童嗎?”

據報道,當時很多港人認為,“雙非”兒童激增會擠占本地兒童學位,同時質疑“雙非”兒童家庭不交稅卻能享受香港社會福利等等。

2012年4月,港府頒布“雙非兒童零配額制”政策,香港所有公立醫院無限期停止接受非香港本地孕婦預約分娩,所有私立醫院也停止接受“雙非”孕婦在2013年1月1日以后的預約分娩。

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的熱潮終于隨著“零雙非”政策落下帷幕。

04

“雙非”兒童的“夾心”生活

赴港生子熱潮結束,然而關于“雙非”兒童的種種問題卻未終止。2001年至2013年的十幾年間,超過20萬的“雙非”兒童在香港出生。他們的成長之路還順利嗎?

首先,是“雙非”兒童入學難問題。據“雙非”兒童的家長介紹,香港小學入學競爭非常激烈,提前一年就要開始準備和申請,且跨境學童所能選擇的學校十分有限。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圖源新浪圖片、新京報

第二,“雙非”兒童還面臨著“上學難”的阻礙。由于父母都不是香港人,也不在香港居住,許多“雙非”兒童只能成為跨境學童,每日往返香港和內地城市。

根據2019年香港青年協會針對小學四年級至中三跨境學童的調查,近兩成半受訪學童每日耗費3小時至5小時往返住所與學校。

為了方便孩子們跨境,深圳邊檢于2016年在每個口岸都設置了跨境學童專用通道,系統驗放過程也不斷簡化,每個孩子過關的時間縮減至10秒以內。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跨境學童,圖源網絡

為了跨境上學的路程問題,還有家長選擇在香港租房或買房,但這并非所有家庭都承擔得起。

一位在港照顧小孩的內地媽媽表示,在新界租40多平米的房子,每個月租金要13000港幣,加上生活費每月大概20000港幣(人民幣18000元)的開支。如果還要加上深圳的房貸和家庭開銷,一般家庭難以負擔。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在港租房各類單位平均租金,圖源網絡

更值得注意的是,“雙非”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文化沖突所帶來的的挑戰。

例如有些孩子會面臨語言使用問題,不會說粵語的內地孩子,剛開始來到粵語環境生活與學習難免有不便之處。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雙非”兒童,圖源網絡

另外,根據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超過四成“雙非”兒童為了趕上過境回家,沒有參與課外活動。如果“雙非”兒童難以深入參與香港本地活動,與香港本地人、同齡人的交流有限,就容易導致他們面臨自我身份認同的困難。

一位媽媽在采訪中表示,有一次“雙非”兒子在幼稚園被欺負了,回來哭著問她自己究竟是哪里人。

電影《過春天》的導演白雪在與各年齡段的跨境學童聊天時,接觸到一群16歲左右的少女。當被問及“你覺得自己是哪里人”時,女孩們的眼神躲躲閃閃,只是回答:我有香港身份。

20萬香港雙非兒童:有人遭母親遺棄,有人5點起床跨境上學

▲電影《過春天》講述了跨境學童的故事,圖源網絡

當孩子經歷著身份認同的困苦,他們的父母同樣不易。為了接送較小的孩子通勤,父母兩人中必須至少犧牲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這也意味著持續的家庭經濟損失。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顯示,居住在深圳的跨境家庭中,“超過四成受訪家庭因感情或子女管教問題產生沖突”。

如今,仍有“雙非”兒童與其家庭因跨境生活而困擾,這成為“歷史遺留問題”。“雙非”兒童的父母們,又是否對當初赴港生子的決定產生過后悔與懷疑呢?

各位自己友,

你對于“雙非”兒童現象有什么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